未能解释的不见星空
夜晚,本应是属于星辰的舞台。它们在高远的天幕上散落成无数光点,轻盈而恒久。然而有些时候,我们抬头,却只能望见一片黯淡,仿佛天空失去了语言,沉默得令人不安。

这种“不见星空”的时刻,往往无法直接解释。或许是雾霾遮蔽了视线,或许是灯火湮没了星光。可能是天气的偶然,也可能是我们自身的习惯——太多低头的瞬间,太少真正凝望的片刻。于是星星依旧存在,只是我们的目光不在。
未能解释的,不只是自然的缺席,更是心理的空洞。人们总把星空与浪漫、希望和无限联结在一起,一旦它消失,便像失去了一种方向感。有人说,星空是远方的象征,是在疲惫与失落之间的一句低语:“还有很大的世界等你去看。”若这低语被噤声,我们就会陷入一种模糊的孤独——不知该归因于外界,还是内心的距离。

或许我们需要的,并不是急于找出“为什么有一天忽然看不见星星”,而是先承认这份缺席带给自己的触动。缺席提醒我们曾经在意,也提醒我们曾经期待。等到某个冬夜空气澄澈、万物静止,那些沉睡的星光会重新降临,就像一次久违的问候。
不见星空,不过是篇章的空白。空白,是为了让我们在再次看见时,心中有更广阔的回响。